七月的蝉鸣能把人耳朵烤焦,我瘫在沙发上刷手机股票配资的月利息,刷到一条"街边凉面"的视频——红亮的酱汁裹着筋道的面条,鸡丝、黄瓜丝堆成小山,筷子一挑,油星子"滋啦"溅在碗沿,看得我口水直咽。
"要不...自己做?"这个念头刚冒出来,就被我掐了。从前做凉面总翻车:面条黏成一团,酱汁寡淡像喝水,鸡胸肉柴得硌牙...直到上周在同事家蹭了碗凉面,她神秘兮兮说:"这配方我家厨房小白都能搞定,你信不信?"
今天就把这碗让我连吃三天的"夏日续命凉面"掏心窝子分享给大家——从煮面到调酱,全是能偷懒的小妙招,厨房新手也能秒变厨神!
第一步:煮面也有"小心机",筋道不坨不粘
买面条时别图省事选细面,粗圆面更挂汁!水开后撒把盐(大概半勺),面条入锅用筷子轻轻拨散,煮到"咬起来有韧性"就立刻捞——我一般煮3分钟,筷子夹断中间没白芯就行。
展开剩余75%重点来了!煮好的面别直接过凉水,先沥干装大碗,加1勺香油拌匀——这层油膜能锁住面条水分,后续拌酱才不会坨成一团。过冰水的话,时间别超过30秒,捞出来沥干,这时候的面条根根分明,嚼起来像在嘴里跳舞~
第二步:鸡丝撕出"烟火气",比买现成的香十倍
鸡胸肉太柴?那是你没选对部位!我用的是去骨鸡腿肉——脂肪少但比鸡胸嫩,冷水下锅,加姜片、1勺料酒、几段葱,大火煮开撇净浮沫,转中火煮15分钟(筷子能轻松扎透鸡腿肉就行)。
煮好的鸡腿立刻泡冰水10分钟(这步是嫩肉秘诀!),捞出来撕鸡丝——别用刀切!用手顺着鸡肉纹理慢慢撕,粗一点也没关系,带着点"手作感"的鸡丝,拌酱时更能挂汁。
偷偷说个小技巧:撕鸡丝时撒点熟芝麻,颜色金黄,香味直接翻番~
第三步:灵魂酱汁才是C位!3勺搞定"街头味"
凉面的灵魂在酱汁,我家厨房只有基础的调料,居然也能调出和路边摊一模一样的味道——
准备调料:2勺辣椒油(辣度随你)、1勺花椒粉(喜欢麻的多放)、3瓣蒜捣成泥、2根小葱切葱花、1勺生抽、半勺香醋、1小勺白糖(中和辣味)、2勺凉白开。
关键步骤:烧一勺热油(冒烟但不烫手),"滋啦"淋在葱花、蒜末、辣椒油、花椒粉上——这声"滋啦"就是香味爆发的信号!等油温降下来,再加生抽、香醋、白糖、凉白开搅匀。
偷偷加个"小心机":如果家里有花生碎/芝麻,撒在酱汁里一起拌,口感更丰富~
第四步:装盘摆"层次",颜值和味道都在线
准备个大圆盘,先铺一层黄瓜丝(脆生生解腻)、再码胡萝卜丝(提前用盐腌5分钟去水,更爽脆),然后把鸡丝松松铺在上面——别压太实,留点空隙才好看。
面条打底,淋上酱汁后别急着拌,先抖抖盘子让酱汁渗透,再用筷子从下往上翻拌——面条裹满酱汁的瞬间,香味直接窜进鼻子!最后撒把白芝麻,搞定~
关于这碗凉面,我想说的"废话"
其实我第一次做的时候,把花椒粉当成了五香粉,酱汁调得太咸,鸡丝撕得像毛线团...但老公边吃边说:"比我楼下买的还好吃!"后来我翻了三次食谱,调整了调料比例,终于复刻出了记忆里"街边阿婆的凉面"。
小时候住在老巷子,每到夏天,阿婆的三轮车就支在槐树下,铝盆里的凉面泛着油光,她总说:"丫头,多吃点,凉丝丝的开胃。"如今我在厨房颠勺,老公在旁边剥蒜,女儿趴在桌边偷吃鸡丝,突然就懂了:
所谓"家的味道",从来不是多复杂的调料,而是用心对待每一根面条、每一丝鸡肉的诚意。
最后再唠叨两句:
• 怕辣可以少放辣椒油,换成芝麻酱更香浓(1勺芝麻酱+1勺温水调开,加少许盐);
• 面条煮好后过冰水,一定要沥干水分,否则酱汁会被稀释;
• 吃不完的凉面别冷藏,室温放2小时没问题,冷藏后面条会变硬,影响口感~
这个夏天,别再点外卖凉面啦!系上围裙,花20分钟就能端出一碗让全家抢光的鸡丝凉面——毕竟,自己做的凉面,连风里都飘着幸福的味道呀~
(P.S. 偷偷说股票配资的月利息,我昨天用这碗凉面哄好了闹脾气的女儿,她抱着碗说:"妈妈做的比阿婆的还香!"你看,爱和美食,果然最治愈~)
发布于:上海市